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 2.

              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林则徐、魏源作为这一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 3.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4.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6.

              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逾迟则逾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赞同三民主义
              B.同康有为决裂
              C.认清政府本质
              D.倾向民主革命
            • 7.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8.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D.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 9.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介绍了某国的政治制度:每逢国有大事,由“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然后再“转告乡绅房”,最后由“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据此判断,该国

              A.推行君主专制
              B.确立民主共和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10.

              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这说明他

              A.主张革故鼎新
              B.提倡师夷长技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