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

              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 2.

              “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论述(    )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 3.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④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5.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6.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7.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
              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
            • 8. 有人将中国近代史比作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图),左侧主要趋势是苦难,右侧主要趋势是复兴,底点是八国联军侵华。以此为视角,下列事件选取最符合该抛物线的是

              A.左:鸦片战争、《资政新篇》、甲午中日战争       右:辛亥革命、中共建立、新中国成立                
              B.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右:辛亥革命、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C.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右: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D.左: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右:中共建立、抗战胜利、解放战争
            • 9.

              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民族独立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10.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l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