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到2006年底,有1 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2. 【题文】下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①美国的扶植 ②战后政治民主化改革 ③科技教育的发展 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3. 【题文】1990年3月,邓小平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下列对这一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的原因是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②邓小平说此话时,在东欧巨变的冲击下,苏联已经出现动荡的征兆,力量大大削弱③中国能在多极化中算一极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④邓小平在当时已经预料到苏联必然会解体,中国必然成为随即而来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题文】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这意味着(   )

              ①苏联走向解体②社会主义运动失败③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④二战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 5. 【题文】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西欧走向联合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6.
              【题文】六方会谈代表聚北京

              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决定亚太地区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2005年9月18日,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五次团长会议。围绕朝鲜核问题,与会各方都阐述了各自对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案,并举行双边、多边会晤和磋商,会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请回答:
              (1)朝核六方会谈的“六方”指哪些国家?
              (2) 在近代朝鲜半岛经历了“殖民地—独立—分裂”的曲折历程,写出历次变化的原因。
              (3)为了朝鲜半岛,在19、20世纪中国不得不进行了两次局部战争。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说明我国政府对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基本立场。
              (4)就朝核问题举行了六方会谈,并取得了积极迸展,这反映了怎样的国际趋势?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得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经济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放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乱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
              ——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
              材料三: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几乎筋疲力尽。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在前苏联提供援助。便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苏而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25日)
              请回答:
              (1)马歇尔声明“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价。
              (2)参照材料一和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3)材料三与材料二表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整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 8. 【题文】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交替”是指                  
              A.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全面胜利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
              C.由意识形态对立到军事政治对抗
              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发展
            • 9. 【题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989年波兰大选,团结工会上台,完成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②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停止存在 ③1991年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完成统一 ④八一九事件后苏联的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 【题文】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         
              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和平、求民主
              C.美苏实力均衡
              D.两大阵营对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