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湖南省宪法》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省宪运动中联邦法律的典范,是近代湖南民主化实践,追求宪政的显著成就。
              第5条: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
              第39条规定:省长有谋叛、贿赂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时,得以议员总额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省长被弹劾时,须即退职,退职后,由检察厅提起公诉。
              第43条规定:对各选举区撤消其不信任的省议员资格有二种方法。一、由原选举区公民百分之一以上连署提议,经该区公民总投票过半数可决者;二、由原选举区内之县议会、市议会、乡议会议员总额过半数连署提议,经该区公民总投票过半数可决者。
              第47条规定:省长由省议会选出四人,交由全省公民总投票决选,以得票最多数者为当选。
              第55条规定:省长统率全省军队,管理全省军政。并规定省得设一万人以内之常备部队。
              第56条规定:省长发布命令和其它政务文书也须经省务院全体副署才能发生效力;
              第90条规定:省设高等审判厅为一省之最高审判机关,对于本省之民事、刑事、行政及其他一切诉讼之判决为最终之判决。
              (1)根据材料,概括《湖南省宪法》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湖南省宪法》颁布的因素。(6分)

              46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5分)

              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代号名称

              时间

              内容

              白色方案

              1939年

              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海狮计划

              1940年

              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1940年

              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丘必特计划

              1941年

              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1942年

              德军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

              1942年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食人者计划

              1943年

              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鲜花行动

              1944年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

              1944年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7分)

            • 2.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化革新的改革措施最先推行于京畿和东部地区,随后逐步向全国推广,期间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斗争.大约在652年时,班田收授法全面付诸实施,并建立了户籍.661年,日本进攻新罗,两年后被新罗和唐朝联手击败,保守派趁机发难,猛力攻击大化革新,664年朝廷被迫恢复贵族对部分私田和部民的所有权.一直到672年全国性的大内战之后,天武天皇即位,改革派重占上风,大化革新的各项改革措施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贯彻.676年,再次废止旧豪族占有私田和部民的特权,将所有私田和部民收归公有,同时还修改官吏的冠位制度,制定成文法《净御原律令》,以巩固大化革新的成果.70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以法律的形式全面总结、肯定了各项改革措施,大化革新至此宣告最后完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化革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大化革新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辩论中,梁启超主张实行“制限选举”,反对给家无足够储粮、目不识丁的“贫民”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革命派与此相反,主张实行没有任何财产和文化限制的“普通选举”.……1912年,辛亥革命刚刚胜利不久,孙中山一方面肯定美利坚、法兰西是“共和之先进国”,但是,他同时以极为明确的语言表示:“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英美立宪,富人享之,贫者无与焉.”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孙中山就把他的国家理想表达得更显豁:“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特点与领导力量——(帝制的终结)序》

              (1)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与革命派在选举权问题上产生不同的主要着眼点.二者的不同体现出怎样的民主追求?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倡导的民主主张与美国、法国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日本决定南进后,于9月23日派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印度支那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侵入泰国、缅甸、马来亚(令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桥头堡.9月26日,美国给以还击,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一方面于9月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奈约,相互呼应,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于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以此调整关系稳住苏联.需要指出:为了保障苏联东部安全的这个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互相保证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其中包括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夺取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以解决中国战场问题,西伯利亚则待苏联战败时再去侵占.

                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24日,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双方关系行将破裂,已如箭在弦上.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的南进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阻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开辟东南亚战场的主要原因及给日本带来的弊端.

              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狂飙乍起的“拒俄”运动中,邹容越加意气奋发,积极参与张园集会和义勇队的操练.四月二十八日(1903年5月24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开四月月会,邹容作《论改革中国现时大势》的演说,爱国热望,意切情深.同时,他还提出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号召全国学生结成大团体.邹容迫切地期望新兴的、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乘时振作,肩负起反清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种爱国激情驱使下,邹容写完了《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持请章太炎修改.章看过后,击节赞赏,认为正是这样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够发挥广泛的宣传作用,因而不作任何修饰,提笔书写一篇序文,称许《革命军》是“义师先声”.随即由柳亚子等筹集印刷费用,交大同书局排印,于五月初出版发行.

                正当《革命军》问世之际,《苏报》因章士钊接充主笔,于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布“大改良”,言论更趋向激进,“排满”“仇满”的文词,连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为》一文,痛斥康有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邹容的革命思想出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军》对中围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对联合国难民署《那些做出改变的难民》中的人物故事的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难民”逃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表格中“难民”逃难的影响.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帝国以至英国政府本身能否继续存在,就取决于美国是否采取行动。英国的主权已受到极大限制,英国政府所能选择的机会也已轻减少,它再也不可能随意处理事务而不急切地考虑到美国对每一步骤可能做出的反应了。

              ——阿诺德·托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材料二  他们以孤立主义为名,大行美国的实用主义,在国会内外都有他们的代表,甚至还有群众基础:大资产阶级支持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保守派,中西部和西部的农业资本家和新兴工业资本家,与德国垄断资本有密切联系的大垄断财团……他们是左右罗斯福对外政策的主要力量。

              ——薛艳萍《论二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重视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的策略及目的。

            • 5.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代号名称

              时间

              内容

              白色方案

              1939年

              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海狮计划

              1940年

              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1940年

              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丘必特计划

              1941年

              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1942年

              德军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

              1942年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食人者计划

              1943年

              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鲜花行动

              1944年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

              1944年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7分)

            • 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

              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6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签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于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申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忙率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白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从1940年7月到1 94 1年9月,以摧毁英伦三岛和迫使英国屈服为目的的“海狮计划”,……希望英国屈服和投降,不与德国作对。希特勒曾派他的副元首赫斯亲自架机来到伦敦劝英国投降,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广播中向英国喊话,希望英国放弃抵抗,其中有一个细节表现了英国人的骨气和坚强意志:当英国广播员收到德国的投降喊话时,没等政府批准,直接便回答了德国一个词“NO”。

               罗斯福总统1 944年11月向国会报告称:英国给予美军的补给在美国运过去要动用一千艘船运送,英国给美军后勤设施建设动用的建筑劳动力达到全英国三分之一。

              ——楚梦《英国在二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二  英美在二战后结成特殊关系,是“地缘”和“血缘”之故。长期以来,具有特殊渊源关系的英美联手制衡德国等欧洲大陆势力并遏制苏联。英国能够提供的是对欧洲大陆的牵制,但它缺乏发展独立核威慑的能力,必须依赖美国提供的核武器和战略打击平台。

                                            ——《英美特殊关系在转型:英国人要向美国人说“不”?》

              (1)依据材料一一指出英国对二战的胜利做出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解读二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形成“特殊关系”的背景。

            • 9.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盯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材料二  美国军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片中评价列宁格勒战役说:“一个将军可以赢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英国的《旗帜晚报》也称颂道:“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杭。”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几乎全部军队。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特勒妄图占领并围困列宁格勒的目的。( 9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影响。( 6 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材料二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 1940 年5 月13 日 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英国态度有何转变?在1940年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