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




            • 2.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

              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

              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

              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

              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

              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

              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

              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唐

              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

              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

              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

              绸之刑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

              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8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6分)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上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明朝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仅江南苏、松、杭、嘉、湖5府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场镇就达30多个。这些地方“四方商贾辐辏”。
              ——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隋朝有哪些重大工程建设?(4分)
              (3)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扬州为什么会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4分)
              (4)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新现象的有利因素。(5分)
            • 4.
              【题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盛会今天(2005年7月28日)在成都落幕。(如图所示)一如首届(注:首届“9+2”论坛暨洽谈会于2004年6月1日至3日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的情形,第二届盛会依然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惟一不同的是,举办地由珠三角核心区的粤港澳换成了千里之外的四川。
              对于不太了解“9+2”的人来说,一个名称里有“珠三角”的盛会由四川这个距珠三角遥远的省份来举办,可能会有点不太习惯。其实,抛开紧密的经贸往来不谈,单从地理角度,位于长江流域的四川从2200年前就与珠江流域联在了一起。产生联系的是修建于秦朝的运河——灵渠。  
              意味深长的是,一年多以前,广东党政代表团为泛珠合作到广西考察时,专门到灵渠参观。有观察者敏锐地注意到,站在“灵渠”刻石两边,两广领导人欣然牵手合影。这条短短30余公里的水道,使南中国成为一个联通的水运网络,成就了秦朝的统一大业。与灵渠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域不同的是,泛珠合作是“9+2”的决策者们打通行政壁垒、共建南中国的宏大社会实践,是开启两大流域市场一体化的伟大工程。
              ——摘自 2005年7月28日《南方周末》“南中国的历史性创举”
              (1)材料二中提到的“灵渠”位于何处?它的开通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广东和四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曾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2)请简要说明四川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排头兵”地位。
              (3)用近现代以来的事实说明,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哪些优势?
            • 5.
              【题文】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2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分)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3分)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3分)
            • 6.
              【题文】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一条走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叫这两条路为“丝绸之路”?
              (2)为什么有了陆上丝绸之路,还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3)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文化运河?结合汉唐时期有关史实说明。后来为什么逐渐衰落下来?
            • 7.
              【题文】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西方的“商业革命”却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8.
              【题文】简述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并分析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及货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宫城,东西4里……皇城,东西5里,115步……城市,总110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54坊及东市……街西54坊及西市。”
              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广东佛山镇“……晨,街西坊工聚之……织造老板供给纺工棉花二斤,收回棉纺一斤”“织造各种布匹,工人共约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仅此地约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远胜苏杭”。
              ——《手工业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4分)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特点?(5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通过材料三和前两段材料的描绘,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认识?(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