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孟子·离娄上》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断没有袖手旁观,不管那船的好坏,任那舵工水手胡乱行驶的道理。  ──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材料三  民本思想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长达三千年,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忠君思想、官本位思想,已深深植入中国社会的骨髓之中,渗透到中国人民的血液里,只要有机遇,就会顽强地表现自己,影响、控制和规定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 ──刘绪贻《再论把“民主”与“民本”区分开来》

              (1)材料一中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8分)

              (2)概括材料二中陈天华的主要观点。 上述观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民本思想。(8分)

               

            • 2.

              (14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片一 元杂剧壁画                         图片二 同光十三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杂剧能够兴盛的原因?

              (2)图片二反映了同治光绪年间的什么戏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剧种的艺术特色。

              (3)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看法。

               

            • 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原因?(4分)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试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3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主要目的。(3分)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2分)

               

            • 4.

              (20分)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5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5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5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研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5分)

               

            • 5.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司南        图2  纸        图3  活字拓版         图4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1分)图3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2分)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2分)

               

               

               

              (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题目。(2分)

               

               

               

            • 6.
              【题文】四位古代诗人写的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
              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帝业兴之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之:“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诗中“锦帆未落干戈起”和“禹功”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2)在四位咏史诗人中,你认为哪一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最恰当,为什么?
              (3)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我国的南北交通,它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 7.
              【题文】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2)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
              (3)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 8.
              【题文】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