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这个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坎儿井
              D.灵渠
            • 2. 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关中是秦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于是在关中地区开凿了郑国渠。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粮食的主要供给地。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在关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兴建水利的高潮,穿凿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到了唐朝,由于唐都长安人口急剧增加,缺粮问题远比汉朝严重。对唐政府来说,迫切地期望增加关中粮食的产量。唐时的关中与西汉一样,形成了又一次修建水利的高潮。宋、元、明、清四代,关中的政治地位下降,政府不像汉、唐两代那样大力建设这里的水利,再加上泥沙的淤积越来越严重,关中水浇地的面积在逐渐缩小。
              --摘编自李令福《关中水利开发与环
              依据材料,概括说明关中地区水利设施兴废的原因。
            • 3.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 4. 南宋张孝祥《湖湘以竹车激水诗序》载:竹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髙则泻水”。此诗记载了下列生产工具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