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 《论贵粟疏》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概括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3)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党中央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 3. 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
              C.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4. 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 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
              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 7.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 8.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脆弱性
              D.连续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