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发表了《孔子改制考》,将一个复古的守旧者考证为革新的改革家。康有为的意图是(  )
              A.还原孔子的变法改革形象
              B.宣传儒家的进取有为精神
              C.论证维新变革的合法性质
              D.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 3.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材料三: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
            • 4. 梁启超“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呜呼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  )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力图维护清朝统治
              C.对外国文化的充分肯定
              D.着眼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
            • 5. 材料   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给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写信,……他说:“旧革命派自今以往,当分为二,其纯属感情用事者,殆始终不能与我公合作……但此派人之性质,只宜于破坏,不宜于建设……政府所以对待彼辈者,不可威压之,威压之则反激,而其焰必大张;……为由利用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健全之大党,则必求之于旧立宪党,与旧革命党中之有政治思想者矣。”
              但在同一封信中,他又坦言:“既以共和为政体,则非有多数舆论之拥护,不能成为有力之政治家……善为政者,必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夫是以能有成。今日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齐严肃之治。……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
              --摘自袁伟时著《昨天的中国》(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给袁世凯的政治建议。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该建议的历史背景。
            • 6.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
              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7. 1862年,恭亲王奕䜣奏请成立京师同文馆以授西洋之学,并主张从举人、优贡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生源。未料“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遂无复有投考者”。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招生不公影响士子利益
              B.晚清官场派系斗争严重
              C.贵族官僚反对开办新学
              D.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 8.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
              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 9. 1901年,梁启超提倡以“民族主义”有效抵御外辱;1903年后却只讲“国家思想”而再提“民族主义”,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梁启超(  )
              A.抵制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浪潮
              B.对外妥协博得列强的好感
              C.提倡各民族间互相尊重与合作
              D.宣扬清末新政的平等思想
            • 10.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