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2.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 3.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料,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4. 《南海县志》(1910年)载:“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这反映了
              [     ]

              A.机器缫丝业曾受传统观念束缚
              B.近代工业创建于被迫开放的口岸
              C.列强侵略刺激了中国工业起步
              D.近代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
            • 5.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当时,秦二爷投资近代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

              A.自然经济受到进一步破坏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潮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6.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道:“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7.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1)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2)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3)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4)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     ]

              A.(1)(2)
              B.(1)(3)
              C.(2)(3)
              D.(3)(4)
            • 8.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党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9.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     ]

              A.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鼓舞
              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张謇等实业家的推动
            • 10.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