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 2.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册封东突厥首领为都督  ④任用魏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 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均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这 跟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 10 万人归附唐朝。贞观四年, 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 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 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 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屏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 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 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 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 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
              矣”。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辑》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处置东突厥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最终是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在处理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知 识以史实说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管辖是如何印证这一政策的?
            • 4.

              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 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 5.

              “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

              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D.知人善任
            • 6.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 7.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8. 6、下列史实与康熙帝无关的是
              A.平定三藩之乱
              B.平定准噶尔叛乱
              C.撰写《帝范》,反省过失
              D.设置台湾府
            • 9.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兴则国兴。

              材料一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

              材料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概括其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