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
              问题:
              (1)指出这三次变动的时间及标志。
              (2)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作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电影、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
            • 3. 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材料二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材料三 伦敦金融城于2012年4月18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这是伦敦金融城在2012年的一件大事。这项计划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有10家银行加入了该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把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业务的“西方中心”,从而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2月27日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 5. 不同时期中外有交流才有发展和提高,才能合作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代的欧亚大陆展开了前未所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海洋四通八达,技术与市场、原料与商品、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与艺术彼此产流、相互影响,从东北亚的日本、高丽,到东南亚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湾和东非各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全球化”的活跃贸易网络,商船扬帆万里;……与此同时,发生在宋朝庞大经济体内部的商业革命则十分有力支撑宋朝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南宋偏安半壁江山,城市化率、科技商业却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四  “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是从哪几种史观看待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工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所分享”的观点。
              (3)料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人为因素。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4)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四中习近平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 6. 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法国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  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他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2)材料二中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现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1962年10月14 日,美国 U‐2 间谍飞机第一次拍摄到了苏联在古巴建设中的中程导弹基地,接着美国情报部门又搞清了苏联运往古巴的中程导弹及其它武器等具体情况。 10 月 22 日晚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为了实施对古巴的封锁,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战略空军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苏联国防部长下达命令:苏联战略导弹部队、防空部队、潜艇成员提高全军的战备状态和警惕性。这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峙,双方在加勒比海地区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 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 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 道。 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 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 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古巴导弹危机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赫鲁晓夫撤走导弹,美国人就此罢休。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未能引发战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
            • 9.
              【题文】 (13分)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回答下列问题: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
              (2)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5分)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885
              270.3
              486.3
              美国
              426
              117
              9742
              单位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欧六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4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西欧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