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 2.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指
              A.水排 B.翻车 C.筒车D.耧车
            • 3.
              土地兼并现象一直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封建王朝为确保财源,巩固统治都曾实行过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根源是封建 
              A.地主土地私有制B.土地国有制
              C.重农抑商政策D.赋役政策
            • 4.
              (17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的政治变革?(2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层面概括当时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因素。(2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到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3)概括材料三中“癸卯学制”的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以及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9分)
            • 5.
              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                 B                  C                  D
            • 6.
              下面两图中的工程或工具对当时农业发展的共同功效是                                    (   )
              A.粮食运输B.灌C.围湖造田D.扩大耕地
            • 7.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牛郎织女神话的钟爱
              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 8.
              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己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小农的主要行为是自给自足
              B.古代小农的市场行为具有辅助性质
              C.古代小农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特点
            • 9.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10.
              农业生产工具能够提高农业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播种
              B.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C.魏晋时期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D.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便于耕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