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 2.
              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中说:”(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的“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是指
              A.重建小农经济B.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C.建立正常的赋税征收制度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 3.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佂这一观点的有 (  )
              ①《吕代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②《农书》:“用粪犹用药也。” ③《商君书》:“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④《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 4.
              据清代史书记:“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 5.
              (20分)运河漕运关系王朝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伴着新兴的大一统帝国而生的客观形势之下,有开辟这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之必要,……运河之于唐宋帝国,着实象动脉之于身体那样,它的畅通与滞塞,往往都足以影响到国运的兴隆和衰替。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
              材料二 《辞海》释:漕运者,水道运粮也。它是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元代漕运河运、海运并举,而以海路为主。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规定漕运全部经由内河,停止海运,漕运全由运河承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黄河占道,运河淤塞,朝廷存在河运海运之争,但还是河运一派占优势。明清漕运有州县“收米一石止作七八斗” ,“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之巨资”, “吞艘行数千里之运河,过浅过闸有费,督运催攒有费,淮安通坝验米有费,丁不得不转索之官,官不得不取赢于民”,“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东南之市价” 。
              ——根据《运河史话》资料整理
              材料三  同治十年(1871年)江苏漕运行海道,江南运河仍疏浚维修不断,黄河以北的运河,借黄水济运,借黄通漕,容易淤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漕粮改为折色(折现银),漕运废止,但至三十年始裁漕督,全废河运。
              ——梅芸《大运河历史兴衰及原因之探究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重视运河漕运的客观原因,指出明清时期漕运方式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阶段漕运方式变化给明清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运河漕运走向衰落、最终停止的原因。(6分)
            • 6.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将力役改为代役的银差……赋与役合一。
              材料二  17世纪初,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l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材料三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赀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中“丁”的含义。(6分)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措施带来的影响。(9分)
            • 7.
              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见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的时间、地点是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D.明代江南地区
            • 8.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 曰 (xié)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           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 
              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 9.
              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
              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 10.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