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下列一系列材料讨论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现象。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丞相车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所谓盐铁议者,起始元中,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国家大业,不可废也。
              ——《汉书·车千秋传》

              (2)盐铁会议上有哪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两种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4)据材料的观点,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一时期欧洲有明显的差异。请归纳中国与社会转型的欧洲在经济、思想与对外等方面的的不同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社会转型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问题:
            (1)东周包括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                   
             ——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妇主中馈(家中饮食等事),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主事)。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母鸡)晨鸣,以致祸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1)据材料一,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何相同之处?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2)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因素促进了近代以来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所说的现象?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 5.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
                                                                                                                                            
            材料二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并提取历史信息

            图1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农村

            图2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1)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它有哪些显著特点?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新现象的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材料三 在长沙县北山镇,刚挂牌成立的圣毅园农庄,租下1万亩稻田,连租17年。4个村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交给农庄,农庄按每亩一年325公斤稻谷的标准支付租金给农民。粮价涨,租金也涨,确保口粮不愁。有的农民还可以到农庄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目前,出租土地的农民已从圣毅园领到头年650万元的租金。
            ——《潇湘晨报》2009年4月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党和政府对农业的什么政策?你对该政策的实施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奖励耕织图》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下面两幅图选自曾经来华游历的英国建筑设计家Thomas(1804——1872)的画册《All of China Illustrated》(1843——1847,伦敦)。画册出版后在近代西方颇具影响,被视为了解神秘中国的一扇窗口。

            (1)材料一表明中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农业文明?这一农业文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有什么地位?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所说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两幅画透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特征?西方人能从中了解到中国怎样的风土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