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起,桑弘羊正式主持财政经济改革。桑弘羊认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事务,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商业部门必须由国家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他斥责豪商大贾为“不轨之民”,“困挠公利”。元狩四年颁布算缗、告缗令,“得民财产以亿计,奴碑以千万数,田大县数冶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元封元年,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实行均输(调剂物资运输)、平准(平抑物价)之后,“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郡)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
                 桑弘羊虽然是一位卓越的理财家,但是他只能为武帝开财源,而不能便其节约开支。故武帝末年出现了比过去更为严室的财政危机,迫使武帝不得不转变政策,下轮台之诏,“陈既往之悔”。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理财措施的成效。
            • 2.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 3. 《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
              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 4. 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教:“元帝即位,天下大水…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擂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元帝废除盐铁专卖(  )
              A.反映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B.体现了中央决策民主化趋势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间断性
              D.受到了儒家传统价值观形响
            • 5. 历史发展中的城市化
              材料一两汉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快速发展,除都城长安和洛阳外,还“令天下县邑城”,城墙范围基本就是城市范围。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宫室、官衙处于中心或制高点,太学或地方学校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有比较固定的居民区和市场,以及为统治者服务的手工作坊。
              罗马帝国的城市广泛分布于各行省的中心,平原地区的城市呈方形,山区的城市因地形而建,城市外围建有城墙和防御堡垒。首都罗马和其他城市中有弯曲的道路、排水和引水管道,行政官署、神庙、剧院或露天剧场、公共浴场也是城市的必备,一些城市还有图书馆。民宅则分布在这些建筑的周围。城内既有在特定区域的大型集市,也有位于民居中的小店铺。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的异同。
              材料二18世纪上半期,英国下院共有议员558名,选民总数约40万。其中,市镇选区的议员40人,代表选民10.1万,其他议员的身份为地主或乡绅。市镇选区的选举规则各异,有的规定持有特定的财产,有的规定只有市长、市政官等人才拥有选举权。1832年,新执政的辉格党借助选民的不满,通过了新的选举法。法案取消或缩减了人口较少市镇的议员名额,并把名额转给43个新市镇,新市镇中有28个是诸如曼彻斯特这样的棉、毛纺织等生产中心,使得这些市镇的议员达到65人;法案还规定所有市镇的选举资格是租有或拥有一处价值10英镑住处的成年男子。这次改革使选民从71.7万增加到220万。
              (2)阅读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市镇在议会选举中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世纪中晚期,中国开始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截止到1949年,城市化率仅为10.6%。

              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发展状况例举表
              城市状况
              上海、天津、汉口、太原因开埠,建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而扩大
              石家庄、郑州、衡阳随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兴建和畅通而新兴或发展
              抚顺、唐山、大冶因煤、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
              北京(平)、西安、洛阳历史悠久,格局变化不大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主题,解读上述历史现象。
            • 6.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
              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 7. 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
              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 8.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