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
              B.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
              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南朝刘裕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竞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庾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引自《宋书•武帝本纪》
                  材料二  太祖幼而宽仁,入纂大业,及难兴陕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自此区宇宴宇,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几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引自《宋书•良吏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时期出现“宋世之极盛”的原因,并概括刘裕改革的影响。
            • 3. 如图可以反映(  )
              A.古代丝织业的兴衰过程
              B.经济政策调整对手工业的影响
              C.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丝织业繁荣
            • 4.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 5.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 6. 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这反映了(  )
              地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山东陕西直隶
              人数3114311111
              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
              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
              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
            • 7. 如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总面积北方 
              秦汉117(全国)5.72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3.85
               
               
              1.925
               
              1.925
              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
              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 8. 《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 9. 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
              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
              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 10.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和明朝儒学家的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文化重心转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