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北方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汉族人大量北迁
              C.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状态
              D.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统一的状况
            • 2. 如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

              ①总人口呈增长趋势     
               ②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④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3. 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北宋南宋明朝
              北方402801110
              南方1727377788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 4. 如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
              省份南京北京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湖广山西河南陕西
              人数2717132611222125122
              A.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 5. 如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材料的是(  )

              ①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
            • 7. 傅衣凌指出,唐代宰相的地域分布,关内道占29.1%,河北道21.8%,河南道20.4%,河东道14.5%,江南道占6%,均高于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这反映出(  )
              A.唐代文化重心已转至南方
              B.江南道的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C.唐代政治重心仍然在北方
              D.江南道的军事战略地位突出
            • 8. ____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
              A.魏晋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 9. 写于南北朝的某书记载:“自晋宋以来,视□□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中的文字应该是(  )
              A.洛阳
              B.成都
              C.杭州
              D.广州
            • 10. 历史上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江南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
              ①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②公元3-5世纪
              ③公元8-10世纪                      ④公元14-16世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