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地区
              时间
              工程类别
              长江以北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
              灌溉982923938
            • 2. 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163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101项。唐后期兴修的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江南道占49项。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
              A.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B.南北经济出现失衡的态势
              C.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D.经济重心呈现转移的趋势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时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国际考古学界在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出土过大量丝绸织品的文物,有的至今仍保存完好。自那时期,能种桑饲蚕的地方,已开始大量注意引进中国的丝纺技术。在长安、洛阳和广州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胡商。他们从制售胡饼到珠宝、乐器,开了不少店铺,有的多年不归,把中国看成他们的第二故乡。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赵宏《“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加大了对丝路贸易苛捐杂税的征收,迫使利益受损的商人逐渐放弃丝路,欧洲在寻找新丝路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手工产业商品也产生了极大冲击。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国家,由于社会分工的制约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农民不可能生产更多的商品进入流通。当欧洲在中世纪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逐渐被机械化生产的商品所替代。缺少了商品的交易和流动,作为商道的丝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而遭到遗弃。
              --摘编自耿翔、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丝绸之路兴盛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原因。
            • 4. 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跃入世人的眼球而一发不可收拾……直至《1763年会告》的发布,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近代英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2)在下列词语中任选4个,运用这4个词对“英国的崛起”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选词准确、阐释清晰
              无敌舰队亨利八世清教光荣革命大宪章拿破仑战争牛顿
              新模范军克伦威尔天主教工业革命权利法案鸦片战争莱布尼茨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破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工业迅猛发展与公害泛滥的年代,至今被称为“世界八大污染事件”中的六件发生于此时期的美国、日本以及英国。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1979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并被广泛接受;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4年9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历史上的欧美国家通过基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已不应再被模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的基础上,提出遵循会平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5. 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如下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表: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表
              南方北方
              南京浙江福建四川广西江西湖广广东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272611922212517135112
              11448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比北方要好
              C.明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
              D.南方人“官本位”思想比北方人更强
            • 6. 南宋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今天的(  )
              A.①
              B.③
              C.②③
              D.②④
            • 7. 中国经济地位变迁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问题:
              (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2)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