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陶模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 2.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 3. 材料一  武则天生平要略
              十四岁入宫被封为五等“才人”,侍奉唐太宗,太宗晚年她与太子李治有染。太宗死后出居感业寺,高宗李治命其蓄发还朝,由此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亲杀生女,嫁祸王皇后、萧淑妃,
              坐上皇后宝座,先后毒杀亲生子李弘、李贤,将李显、李旦立帝又废。后由于高宗头病,她便成为事实上的决策者。公元690年,终于登上九五之尊。她在佐政和亲政期间发展科举制度;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打击西突厥反唐势力,设北庭都护府;设铜匦,用酷刑,兴冤狱,溢杀无辜;大肆佞佛,广建佛寺;在宫中广罝面首(男宠).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将其赶下宝座。
              材料二 无字碑
              武則天死后,和高宗李治合葬于陕西乾故,并留下一块“无字碑”。对此,后人多有议论,莫衷-是,其原因大概有:一、德高望重,无法可书;二、自知罪孽深重,无颜为自己立传;三、一生常做惊人之举,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四、与李唐王朝的矛盾及与中宗李旦的恩怨
              怨,无意为其立传。
              --以上材料源自新旧《唐书》和黄进华《皇权悲剧》(1)结合材料史实对武则给予以评价。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标准是什么?
            • 4. 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6.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选官制度无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有教无类”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7.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 8.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破了世袭特权
              C.缓和了社会矛盾
              D.奠定了民主政治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广川大儒董仲舒在廷试中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在策尾,他总结道:“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董、卫(指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后来把不是治儒家《五经》的博士,一概罢黜了。……(同年)董仲舒对策,献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儒学博士弟子建筑校舍,名叫“太学”。规定博士弟子名额五十,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充当。……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著《中国史纲》
              材料二  进士科是科举中的最主要科目。考试初只试策,后乃帖经兼试杂文,开元以后并增诗赋。……唐以明经(科)为科举的常科……把《礼记》《春秋左传》作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作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作为小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丝毫发挥己意。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其主张对官员的任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与材料二比较,材料三反映明清时期儒学对科举的影响有何加强?
              (3)概要指出中国古代儒学影响选官制度的根本原因。)
            • 10. 官吏的选拔方式及其职能是官僚制度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古代先后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种主要选官方式 
              ②汉承秦制,汉武帝统治时期依然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 
              ③选官的标准从出身等级向德才兼备为主演变 
              ④无论哪种选官方式都是培养统治工具,都促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