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897年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60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入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此时此刻回顾历史,似乎结局已定。基于西方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历史已臻至一种稳定状态。……确实,整个世界现在已被纳入西方的界限之内,因而才被列入历史范围之中。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1)19世纪末,已经“臻至一种稳定状态”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分)

              (2)从“400年前”到19世纪末,现代化进程是如何扩展到全球的?(9分)

               

            • 3.

              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4.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1)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空难(2)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3)使亚洲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A.(1)(2)(3)(4)
              B.(1)(3)(4)
              C.(1)(2)(3)
              D.(1)(2)(4)
            • 5.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 6.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 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 000吨;两者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 000至10 000吨之间。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布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材料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的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 7.

              有学者认为,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在欧洲,空间的概念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下列事实能证明此变化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②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  ④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1.材料一中的“丝一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 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欧洲人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中最早到达新大陆的是A、B、C、

              D中哪一条航线?(1分)开辟这一航线的是谁?(1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各地

              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二,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1分)这项发明成果首先

              出现在哪一个国家?(1分)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哪两个国家?(2

              分)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

              什么?(1分)

              材料五:“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

              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

              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

              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

              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

              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5)结合材料五和图3指出这个组织的名称并概括其宗旨。(3分)中国何时加入该组织?(1

              分)该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趋

              势?(2分)

               

               

            • 10.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