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以来,“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
              球体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地理大发现之后,从海上扩张成为了众多欧洲国家的首选。欧洲在海外的殖民拓居地一
              再扩大,在美洲甚至建立了白人移民国家。英国凭借着其地理上的优势成为了向海外扩张的主要国家之一,在打败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后,英国作为最主要的对外殖民扩张的国家,依靠着不断发展和强盛起来的强大的海洋实力成为了世界性霸主。与此同时海外殖民地成为这个海岛国家的生命。海军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支柱。在英国霸权的百年兴衰中海洋对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没有了海洋霸权就没有了庞大的殖民帝国的存在。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2.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 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 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髙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导致材料中物 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丰义萌芽的快速成长
              B.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影响
              C..文艺复兴激发人们的物欲
              D..新航路开辟导致金银流转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权论”是与“陆权论”并行出现的一种地缘战略学说。该理论强调控制海洋的战略意义,并以发展海军为决胜之本。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一1783》一书中认为,制海权尤其是控制狭窄的战略航道,对世界大国的崛起至关重要,为此须建立和依靠强大的海军。
              --摘编自《排他性的“海权论“可以休矣》
              材料二: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权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孙中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西方和中国出现的两种“海权论“的观点。
              (要求:包括概括两个观点的内容,分析出现的原因和区别,并进行评价。要求立意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在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时,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动力  ②进行殖民扩张  
              ③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④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     ]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5. 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关于欧洲人追求黄金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

              A.自然经济瓦解——中央集权加强——追求黄金美梦   
              B.资本主义兴起——货币要求增加——寻金热
              C.商业危机——黄金价格猛涨——追求黄金     
              D.传播基督教——航海技术进步——黄金梦
            • 6.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1)根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3)根据材料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 7. 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
              A.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完全可能,因为这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 8. 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 25亿,1700年为7. 1亿,1800年突破9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
              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9.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10. 新航路开辟以后,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
              B.欧洲向外殖民扩张
              C.亚、非、美先后沦为殖民地
              D.欧洲主导世界经济走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