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南台备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施政“规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2003年7月,负责调查伊拉克生物和化学武器项目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凯利自杀身亡,外界怀疑其因不堪忍受政府施压所致,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支持率暴跌。英国分析人士指出,凯利之死是布莱尔政府执政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危机。--据《英国卫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整理
              (2)当布莱尔内阁受到议会下院反对时,依据英国的政治“规矩”,首相可采取怎样的对策?描述这一政治“规矩”的特征。
                  材料四  早在战事(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施材料四中“大胆的计划”和“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原因?试评价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规矩”的影响。
            • 2.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王朝终结--101年前的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雅典哪些人可以享有该“伟大的创举”?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认为“这道诏书”为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 3. 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英国的情况就是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688-1928年)
              ①1688年11月,议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②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③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⑤1832年议会改革修改了选举资格,使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并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⑥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大大扩大了选举权,使选民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1886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⑦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⑧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⑨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材料二 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大事年表,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1688-1832年)中权力转移的三个阶段。
              (2)阅读大事年表,概括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4.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我们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材料一、二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下面是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图示。
              (2)阅读材料三中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图(图2),简述图示中的内容。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
              (3)图3所示的会议通过了什么历史文献?说明这部文献是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分权与制衡的?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伏尔泰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    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    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一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中“相互制约”是对中国隋唐时期哪一制度的描述?如何认识在此制度下“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  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人民-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 6.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 7. 中华民国初年和近代英国均出现过责任内阁制,其共同点是(  )
              A.以君主作为行政首脑
              B.限制国家元首权力
              C.依据成文宪法而确立
              D.存在时间均较短暂
            • 8. 材料一按照美国宪法,国会是立法机构,享有立法权,合众国的一切重大活动都必须 经国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许可。……总统则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与外国签订 条约和行政协定,任命大使和驻外使节;对内是政府首脑,有权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一切领域的政策,同时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联 邦法院和州法院负责审理在美国发生的一切案件。联邦最高法院所作的判决和裁定,任何 个人和部门必须执行。一般说来,美国政府中不存在职权模糊的问題,宪法对立法、行政、司 法三权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美国的分权制街呈现出交错重叠的特征。
                  材料二英国是议会制的故乡,现代议会政治是以分权原則为基础的,英国的议会政治 制度同样也体现权力分立的原则。但是,由于发展途径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英国 虽然也有三种不同的权力机构,但政治结构并不像美国那样具有明确的三权分立特征。--以上材料均摘自曹沛霖主编《西方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权力制衡的主要方式。
            • 9.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  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 10. 材料一  1695年秋,威廉归来,屡屡亲自主持内阁会议。据统计,1695年10月至1697年10月,共召开110次内阁会议,其中57次国王驾临;53次是没有威廉参加的小型内阁会议,大多研究一些较次要的专门性问题,如更换硬币、决定领事人选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的内阁制得以较快发展,分权制和分权理论似乎遭到突然遏制,……汉弗莱•麦克沃斯认为:国王必须拥有宣战与缔和、统率武装力量、召集与解散议会,以及任免教、俗、军等重要职位的权力;下院决定征税和官员弹劾;上院享有审判的权力。
                  材料三  第一任首相沃尔波尔,既能取代国王,娴熟地领导内阁,又能作为执政党最重要的发言人,老道地控制议会,将议会立法权和国家最高行政权实际上控制在以首相为首的内阁之中。
              --以上材料摘自《英国近代内阁制的萌芽和形成》
              (1)据材料一,说明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三,指出汉弗莱•麦克沃斯和沃尔波尔在内阁与国王的关系上有怎样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沃波尔能提出这样的主张的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