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1分)

              (2)结合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3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2分)

               

            • 2.

              (17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沃尔夫1935年评价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说:“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嫓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这万有引力原理和这些运动定律如何应用于地球物质的最小微粒和最大天体、明显有规律的现象以及海水的潮汐运动和彗星的急疾行进等似乎没有规律的事件,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概念。由于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因此,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更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在世界文明史上引起的震动具有显著的超文化差异的特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学说后来一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所传诵,鼓舞着种种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科学成就的思想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中的什么力量使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改善,保持这种不断的进步?(2分)

              (3)启蒙运动的目标与文艺复兴比较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3分)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源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民主政治角度分析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4分)

               

            • 3.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四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4分)

              (3)材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3分)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4分)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2分)

               

            • 4.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 5.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B.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D.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 6.

              彼特拉克在《阿非利加》中这样写道:“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材料中的“先世纯粹的光芒”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启蒙运动时的理性主义
              D.中世纪的神学异端思想
            • 7.

              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以下体现这一思想的言论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C.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D.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8.

              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 9.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1)依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人引进西学的原因,并概括其大致历程。(12分)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2)结合欧洲和中国近代化的史实评述材料二的观点。(14分。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 10.

              右图是1964年为纪念英国某位历史人物诞辰40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该人物的作品

              A.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设计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
              C.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