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四部法律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①第四条规定“中 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B.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③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
              D.④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 2. 历史发展中的城市化
              材料一两汉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快速发展,除都城长安和洛阳外,还“令天下县邑城”,城墙范围基本就是城市范围。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宫室、官衙处于中心或制高点,太学或地方学校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有比较固定的居民区和市场,以及为统治者服务的手工作坊。
              罗马帝国的城市广泛分布于各行省的中心,平原地区的城市呈方形,山区的城市因地形而建,城市外围建有城墙和防御堡垒。首都罗马和其他城市中有弯曲的道路、排水和引水管道,行政官署、神庙、剧院或露天剧场、公共浴场也是城市的必备,一些城市还有图书馆。民宅则分布在这些建筑的周围。城内既有在特定区域的大型集市,也有位于民居中的小店铺。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的异同。
              材料二18世纪上半期,英国下院共有议员558名,选民总数约40万。其中,市镇选区的议员40人,代表选民10.1万,其他议员的身份为地主或乡绅。市镇选区的选举规则各异,有的规定持有特定的财产,有的规定只有市长、市政官等人才拥有选举权。1832年,新执政的辉格党借助选民的不满,通过了新的选举法。法案取消或缩减了人口较少市镇的议员名额,并把名额转给43个新市镇,新市镇中有28个是诸如曼彻斯特这样的棉、毛纺织等生产中心,使得这些市镇的议员达到65人;法案还规定所有市镇的选举资格是租有或拥有一处价值10英镑住处的成年男子。这次改革使选民从71.7万增加到220万。
              (2)阅读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市镇在议会选举中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世纪中晚期,中国开始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截止到1949年,城市化率仅为10.6%。

              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发展状况例举表
              城市状况
              上海、天津、汉口、太原因开埠,建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而扩大
              石家庄、郑州、衡阳随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兴建和畅通而新兴或发展
              抚顺、唐山、大冶因煤、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
              北京(平)、西安、洛阳历史悠久,格局变化不大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主题,解读上述历史现象。
            • 3. 某中学学生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预约或购买了四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参观劵。按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参观,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 4.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7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施。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政府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经过1928年的“改定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将均一税改为七等税率,关税收入大幅增加,1928年较1913年增长10倍,达17 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至27 554万元,使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1%.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提高盐税,整顿盐场,1930年盐税收入达1.4亿元。实行统税,即对工业品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征收厘金杂税,1928年首先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棉纱、火柴、水泥等领域。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积极推动下,集思广益,形成了统一全国财政方案,出台了各项整顿财政的措施。主要有:确定中央国税和省县地方税征收的两级税收系统,纠正了北洋政府时代各地军阀分割截留财税的局面;废除一些苛捐杂税,裁撤苛税多达7 100种,规定永不再增“田赋附加”,永不再立不合法的捐税;推行直接税,减少转嫁机会,推动税收公平;统一度量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先设立预决算制度,但是军费一再突破预算,宋子文得罪实力派,愤而辞职,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实施《公库法》,建立预算制度,成效尚佳,国库收入大增。
              --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国民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作用。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祸(Yellow Peril)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煽动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的偏见的一个用语。从威廉二世正式提出“黄祸论”之后,西方列强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在华利益提出各种版本的“黄祸论”,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其所强调的内容也不断变换。其内容概括起来讲: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中国土地贫瘠,而且人口众多,人口对外扩张不可避免,而这必然要冲击西方的优秀民族;.中国人散布世界各地,勤劳节俭,索酬低廉,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中国人野蛮好战,中国多年受外国剥削压迫,一旦强大起来,必然对其压迫者实行报复……中国人一旦采用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中国军事和经济必将迅速发展,会威胁全世界。
              --薛衔天《百年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黄祸论”的观点。请你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006年9月27日发表的反映美国各界精英主流意见并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深远影响的《普林斯顿项目报告》声称,“美国的目标不应当是阻止或者遏制中国,而应当帮助它在目前的国际秩序范围内实现其合理的抱负,成为亚洲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此后,美国所带动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成为国际社会谈论中国时的一个时髦用语。美国各界继续推波助澜,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威胁论”隐声匿迹,“中国责任论”压倒性地构成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国际舆论环境。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在“宣扬”中国问题上言论的变化并说明其共同的本质。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中国责任论”的内涵。
            • 8. 近代中国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
              (2)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 9.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 10. 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 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