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6 月14 日下午,李鸿章拜见德皇威廉二世,代表中国皇帝向德立州谢……应德皇的邀请,李鸿章参观了德国军队。德皇特意为李鸿章准备了一把虎皮持。看到德国军队的精良装备与高昂士气,李鸿章不禁失声说,我知果有十营这件的军队,我就不怕小日本了。
              此外,李鸿章还会见了已退休的前首相俾斯麦,进行了简短会谈。……李鸿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此次在李鸿章下榻的行馆里,墙上就桂着李鸿幸和俾斯麦的照片。
              李鸿章的经历虽比不上俾斯麦那样传奇,但也有相似之处,他早年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后当上直隶总替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出将入相,在职务上应该说与件斯麦相当了。只不过前两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折戟沉沙,丢尽了颜面。
              ……李鸿章和俾斯麦二人相谈甚欢。在双方交谈之中,李鸿章说起自己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俾斯麦随即笑着说:可是我没有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啊!
              --摘自《李鸿章全集》(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对德皇表示酬谢的原因,并分析李鸿章参观德国军队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及俾斯麦不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的原因。
            • 2. 材料  辜鸿铭(1856-1928),祖籍福建厦门,他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他“长于西学,而服膺古训”,独尊孔子,却又放荡不羁,敢讽慈禧“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敢骂袁世凯为“贱种”。时人称他为“怪杰”。北大讲学时,学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认为,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重感情、求忠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是主“王道”的文化。而欧美一味恃强,是主“霸道的文化”,终致“酿成千古未有之战祸,饱受夫创巨痛深之苦。”其解决办法还得仰靠中国文化。他还说:“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正因为中国人讲求精神,所以辜鸿铭认为中国是永不衰老的民族。而欧洲人,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空虚无聊,经常处于“感情与理智”、“心肠与头脑”的冲突之中。面对严重民族危机,辜鸿铭强调:“所恃以御侮而救亡者,独有以德服人之一理而已”。
              --据马克锋《中国近代文化思与辩》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述辜鸿铭的文化观。
              (2)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简要评析辜鸿铭的文化观。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 4. 材料一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前后,李鸿章在信函中多次论及对日本的认识: “日本……惟诸侯擅权,有似列国纷争,近撤各藩回京,议论不一,实无图我之心。”“该国向非中国属国,究之踊中国近而西国远,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日本……精通中华文字,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倚为外府。”“今诚个外上下戮力同心,于储才、裕饷、选将、练兵、制器、造船之道,一一讲求,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诸葛武侯之广益集思。俟一二十年后确有把握,然后举此最无礼之国,揭其罪状,布告同盟,用全力而挞伐之。”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
              材料二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一月初二日,李鸿章上奏清廷,详细阐述了他对日本的新认识,奏云:“目前惟防日本为尤急,询属老成远见。该国近年改变旧制……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奉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悻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间隙,恐仍狡焉思逞,是铁甲船、水炮台等项,诚不可不赶紧筹备。”    
                                                                  --《李文忠公全集》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同治年间前后期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发生的变化。
              (2)简要评析李鸿章的上述认识。
            • 5. 如图是徐悲鸿所画奔马。徐悲鸿曾赴欧洲学习写实的专业绘画技法,从中他发现了根治中国画之重复、模仿的方法。然而,在巴黎和柏林学习了八年之后,他又重新回到运用中国艺术体裁、注重吸画法以完善绘画风格的老路上来。徐悲鸿的创作历程表现了(  )
              A.中西方绘画技法相互融合
              B.文化爱国者抵御外国影响
              C.文化交流中的全球化趋势
              D.中西方绘画技法难以融合
            • 6.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 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材料二 集一银公司,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之棉之稻、麦,类之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 路、如汽车等为次从要。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摘自《张謇全集•实业》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上述主张。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鸿章以一词臣,总握兵戎,转战四方,参于机要……诚满清一代汉人中之不可多得者也。然进溯其源,则此聊聊之荣禄,亦时之所赐,若移时而生,鸿章即将以词臣终其身,岂复能轰动一世哉?”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捕直,偷一畴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龄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折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游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战争没。”(其)“失机者固多”,(但)“日本三十年来刻意经营,上下一心”;“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J洲之私事者然”,(从未有人)“筹一饷出一旅相急难”。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以一人而战一国”,“虽败亦豪哉!”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1901年)(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对李鸿章评价的主要因素。
            • 8.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宋教仁(1882~1913)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教仁主要经历简表
                  1902年,与黄兴等共同成立华兴会
                  1904年,计划在长沙起义反清,事泄未遂,潜赴日本
                  1905年,支持刷、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创办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抵达武昌,参与起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7月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辞职。
                  1913年,领导国民党获中华民国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3月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材料二  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理论特色集中体现在法制思想上,把制定宪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视为建立共和制度的根本。这正打中了袁世凯的要害,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若以武力反抗,无异于自杀;袁可倚军事优势对革命党人以“违反法律”罪名予以镇压,革命党人反将处于孤立无援和造反作乱的被动地位。他的思想符合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这避免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不必要的牺牲。
              --刘芳甄红卫《宋教仁政治思想研究综述》
              (1)据材料一,说明宋教仁主要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3)分析宋教仁的民主宪政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时年16岁)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十年(1860年)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同治十二年(1873年),郑观应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
              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易言》一书,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主张“轻税以广去路”“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问世。《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酊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观应的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张之洞在点评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时,使用了“上而以此辅世”“下而以此储才”两句话,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9分)
            • 10.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ll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 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 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 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 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 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