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5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3)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见证了中国社会百余年来沧桑的历史(15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3)指出甲午战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3分)

              (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5)分别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3分)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了一个新机遇,请指出此次机遇是什么(2分))】

               

            •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年

              1899年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

               

            • 5.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 6.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材料二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高峻说:“1868年的明治维新涉及政治体制、社会文化、教育军事和司法宗教等各个方面。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甚至在1898年还出现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戊戌变法”。但是中日变法的不同结果确实令人深思。……日本在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会非常积极、开放地吸收外来文化和科技的精华。正是由于日本文化中本来就包含有许多外来因素,所以其在日后必要时对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没有很大的抵触感。而当时的清王朝忌讳大量吸收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只是不彻底地进行了部分经济和军事改革,始终未触动最深层的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的问题,从而最终导致了改革的不彻底和失败。”

              ——摘编自《亚洲诸国的“日本梦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0年前的中国和日本有何共同的“生存危机”?(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洋务运动在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有哪些主要改革措施?(6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 7.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8.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20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五  7月21日,由于暴雨天气,水漫北京,造成严重的人员、物质损失,7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新华网2012年7月27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4分)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3分)

               

            • 9.

              (12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 10.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