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 2.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3.

              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 4.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1—3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5.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 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1)依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人引进西学的原因,并概括其大致历程。(12分)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2)结合欧洲和中国近代化的史实评述材料二的观点。(14分。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 8.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

              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 9.

              (26分)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

              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

              ——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

              (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8分)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6分)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6分)

               

            • 10.

              1853年,宁波知府毕永绍为美国华盛顿纪念塔赠送石碑,碑文摘自原福建巡抚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清政府认为毕永绍献媚夷首,遂将毕永绍罢免。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抛弃了天朝上国心态
              B.徐继畬、毕永绍卖国献媚
              C.徐继畬属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D.徐继畬具有民主革命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