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结加剧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 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2分)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2分)
            • 3.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 4.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5.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17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尊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6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3分)
            • 6.
              《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发展资本主义
            • 7.
              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 8.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6分)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 9.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10.
              《海国图志》《格物新报》《万国公报》是晚清年间先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书刊。以下关于这些书刊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些书刊均使用西历纪年
              B.这些书刊均为维新派所创办
              C.这些书刊的指导思想均为“中体西用”
              D.这些书刊均有介绍西学的内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