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1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及各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他们在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 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直接可以推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断出来的?你认为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 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5. 下列言论与“中体西用”思想相符的是
              ①“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③“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⑤“天不变,道亦不变。”
              [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 6.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1898年,张之洞刊行《劝学篇》,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洋务派
              ①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②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④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张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 9.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10. 材料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