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1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4分)

              材料三  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近代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 2.
              【题文】((21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4分)
              材料三 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近代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 3.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4.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5.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 6.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7. 下面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观点的是:
              [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 8.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唯恐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
            • 9.
              【题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
              (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
              (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
              (3)上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 10.
              【题文】《近代史研究》载文:“回顾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次历史活动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