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支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付出封建土地制度
            • 2.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3.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 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欠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迭,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 6. 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     ]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 7.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8. 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     ]

              A.姚莹
              B.徐继畲
              C.郑观应
              D.严复
            • 9.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 10.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