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 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10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梯子”的内涵以及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
              (5分)
              材料三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摘自《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4分)
              材料五 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保障制度的演变》
              (4)根据材料五概括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6分)
            • 2.
              里根当选总统之后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里根总统这一“引人注目的改变”对美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渐恢复 B.出现了“混合经济”
              C.“福利国家”的规模逐步缩小D.重新回到了自由放任时代
            • 3.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 4.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 5.
              下图是美国从1950年到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①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没有出现过一次经济危机。
              B.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因为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而出现了严重动摇
              D.巨大财政赤字、高额国债、严重通货膨胀等现象出现
            • 6.
              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以“伟大的社会”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7.
              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戴高乐强调了
              A.“自由主义”模式的改变B.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8.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   )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年份
              GDP相对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20
              47.9
              23.9
              1995
              19.9
              47.2
              32.9
              2006
              11.7
              48.9
              39.4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1959
              4.4
              39
              56.6
              1965~1969
              3
              37.2
              59.8
              1980~1984
              2.6
              32.8
              64.6
              1999
              1.6
              24,7
              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