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经济发展独领风骚,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族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族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材料三:2004年7月,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排名榜,克林顿排名首位,之后是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第三是第35任总统肯尼迪。其他依次为里根、福特、卡特、杜鲁门、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困难家族”较多的原因,并分析美国社会救济的举措和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建设“福利社会”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林顿排名靠前的主要理由。
              (4)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秘诀”的内涵所在。
            • 2.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 3.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 4. 在20世纪的50年代,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彰显。阅读材料并问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发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英国近(现)代化发展进程,探究1952年大雾出出的原因。
              材料二 1958年中国大炼钢铁的场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场什么运动高潮?分析这场运动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工业化取得最大成就的时期,也是环境公害最严重的时期,而现今的美国却走向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中中心时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环境问题发生巨变的原因。
            • 5. 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2)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所作的大胆“试验”,具体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材料三  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4)邓小平在上述谈话中就社会主义建设回答了哪两个重大问题?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 6.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61年2月2日,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经济复兴与增长计划,建议通过下列法案:(1)对失业津贴增加13个星期的临时补助;(2)在为期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4)增加社会保险佥并鼓励提早退休:(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1961年6月底,这些法案虽经国会作了某些修正,但基本上获得通过。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6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一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
                  材料三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根据1996年通过的耕作自由法,联邦政府不再扮演农场主的最终保护角色,它还将向农场主提供固定的款项,但逐年减少,使农场主种更多的土地,并且自己决定种什么……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活动……
              --刘绪贻《新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济的现实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肯尼迪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并分析该成果的时代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肯尼迪到克林顿任期内,美国在运用经济理论方面的演变趋势?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二战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4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结合以上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 8. “中产阶级”是指处于富裕阶级(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级(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有观点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可能是最早研究中产阶级与民主之间关系的学者。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民主制也就逐渐取代了君主制和军事贵族制。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二  现在人们将包括经理、监督者、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所谓“白领”阶层称为“新的中产阶级”。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阶级位置1960197019801990
              非所有者
              l、经理
              2、监督者
              3、专家经理
              4、专家
              5、技术工人
              6、蓝领工人
               
              7.50
              13.66
              3.87
              3.53
              13.46 
              44.59
               
              7.57  
              14.86
              4.41
              4.53
              14.08
              45.13
               
              7.95
              15.23
              5.06
              5.49
              12.92
              44.05
               
              8.25
              14.82
              5.99
              6.90
              12.77
              41.38
              所有者
              7、小资产者
              8、雇主 
               
              5.54
              7.86 
               
              4.09
              5.33
               
              4.53
              4.77
               
              5.19
              4.71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
              材料三……因为新中产阶级虽然具有官僚化、组织化的特征,但它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的忠实基础,……因为新中产阶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新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教养足以使其具有履行公民权利和参加民主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商业的还是组织的,均可以使自己适应政治参与,并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政治领导所愚弄。其次,……当他们仰望天空时,他们看到飞行员和宇航员,他们幻想星际旅游和星球大战,他们看到了有着黑洞和超新星的无限宇宙。他们不会看到天堂和一大群的天使。这一新的宇宙观确实导致了伦理和道德的危机,其原因只是因为科学不能够告诉我们何对何错,但这种世界观也确实创造了理性的大众,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民主的责任,并有能力积极参加法治民主所需要的公共活动。第三,他们尽管被吸入进这个或者那个巨型官僚机构,但并不把官僚机构看成是神圣的。……他们忠诚地为其组织服务,有时候还废寝忘食,但他们对组织并不愚忠,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变革组织。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四  政治体制是否愿意吸纳、是否有能力吸纳以及如何吸纳整合中产阶层,将极大地影响乃至决定着中产阶层是成为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部分和朋友,还是非敌非友的中立者,甚至是敌人。
              --胡联合《政治学最高法则下的中产阶层“稳定器”构建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雅典确立民主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产阶级“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忠实基础”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要使中国的中产阶级稳定发展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 9. 材料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此时的英国虽有不少发明,但依然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如电灯发明后,电灯的推广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使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缓慢。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每年增幅度达4%,失业率从6%降到4%,通胀率不断下降,如1999年的通胀率只有1.9%,为34年来最低,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新经济”。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五概括“新经济”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新经济”的主要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科技建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