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2.

              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下列解读与材料不符的是(     )

              A.过于倚重苏联使新中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B.不利于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对抗
              D.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 3.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3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0分)

               

            • 4.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1954年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下图)。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 5.

              (26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1869—1894

              1894—1908

              1908—1920

              1920—1936

              国内生产商品

              0.97

              3.51

              11.37

              3.81

              进口洋货净值

              3.59

              6.53

              5.65

              1.72

              合计

              1.25

              4.02

              10.46

              3.60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1920-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10分)

              (2)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8分)

               

            • 6.

              “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 8.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道:“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按照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9.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2分)

               

            • 10.

              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说明当时我国

              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争取团结国际力量反对霸权
              C.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D.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