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 2.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3.

              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行地区不同
              B.自治程度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法律依据不同
            •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权利不同
            • 5.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图A                      图B                       图C

              A.图A颁布于1912年
              B.图B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 6.

              1957年,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
              B.指出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C.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迅速发展
              D.蕴含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 8.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 9.

              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 10.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