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评论:

              ①中新网:《广舆记》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对台湾版图新最标记详尽的木刻地图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間,台湾早已在中國的版图以內。

              ②台湾中央社:陈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時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的主体意识。

              ③日本政论月刊《诸君》论文:台湾正名运动是“以和平的方法強調台湾的独立性与台湾有权利參加国际社会的运动”。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正式实现的标志。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3)促进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以上三条新闻评论分別作一简要分析

            • 2.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1)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可以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新时期中国外交作了重大调整,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回答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 3.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对的外交政策。中国是如何突破美国孤立、封锁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3)从旧中国“跪着”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将在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受到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夫妇等热情迎接。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转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述新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 5.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

              数量

              建交国家

              1949年

              10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 东德 阿尔巴尼亚

              1950年

              9

              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列支敦士顿 芬兰

              1951年

              1

              巴基斯坦

              1952年

              0

               

              1953年

              0

               


              材料二 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