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抓革命,促生产"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2. 21、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3.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 4.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A.
              B.
              C.
              D.
            • 5. 3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6. 18、“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768

              6.7

              1843

              41724

              2825

              6.6

              1893

              33671

              2769

              8.2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1931

              46884

              5106

              10.9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l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 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水平

              1949

              10.6

              1959

              18.4

              1969

              17.5

              1950

              11.2

              1960

              19.7

              1970

              17.4

              1951

              11.8

              1961

              19.3

              1971

              17.3

              1952

              12.5

              1962

              17.3

              1972

              17.1

              1953

              13.3

              1963

              16.8

              1973

              17.2

              1954

              13.7

              1964

              18.4

              1974

              17.2

              1955

              13.5

              1965

              18.0

              1975

              17.3

              1956

              14.6

              1966

              17.9

              1976

              17.4

              1957

              15.4

              1967

              17.7

              1977

              17.6

              1958

              16.2

              1968

              17.6

              1978

              17.9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 8. 27、(26分)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方式和观念往往折射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材料二   此前人们的生活消费都纳入到封建社会严密的体系之中,衣食住行都有严密的规章典制……但到了晚清,封建力量衰退,尤其在租借,封建专权的力量更受削弱,使平民也有权去挥霍享乐。到了19世纪的70—80年代,崇尚奢靡的消费风潮愈演愈烈。

              材料三  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四  五十年代,许多上海家庭都把余钱用于购买缝纫机。这样既能自制一家老少四季衣服,还能帮人做衣服收回成本。……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谈及消费很多人认为总重要的该花的钱是用于掌握信息、文化知识。相当多的上海市民不在固守“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越越多的人接受消费贷款。      ——摘编自《变化中的上海市民消费观》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消费风气的变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1958——1978年和1978——2008年国庆消费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10分)

                 (4)结合以上材料,你对不同时期的消费有何认识?(4分)

            • 9. 读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充满曲折
              B.经济形势最好的年份是1958年
              C.1961年的经济总量最低
              D.80年代末增长减缓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0. 流行词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B.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D.大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