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承包的一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普遍推进的根本原因是   A.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D.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 3.

               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每5年换届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仅从最近7届政府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实词和一些新词中,我们就可大致看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下列一组词可能出现在1993年第八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是

              A.革命、阶级斗争、发展、建设
              B.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浦东开发
              C.联产承包、拨乱反正、对外开放
              D.一国两制、初级阶段、加入世贸组织
            • 4.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38)(26分)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当时有人就曾这样说:“就是应该让社会下层尝尝贫穷的滋味,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变得勤快起来。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5年

              456

              551

              724

              963

              1163

              2008年

              4533

              6195

              10345

              17888

              26982

              2008年比1985年增长(倍)

              8.9

              10.2

              13.3

              17.6

              22.2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认为社会的贫富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创办乡镇企业
              C.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6.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
              C.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WB〗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 8.

               (16分)《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3分)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9分)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4分)

               

            • 9.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4分)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分)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 10.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数据一: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数据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材料三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