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76年,2002—2007年6年问,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英国《卫报》1979 年9 月24 日题为《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的文章说:“作为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已经谋求为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建设一个替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替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含义主要是指
              [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B.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与西方强国抗衡
              C.摒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现代化进程
            • 3. 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材料三 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同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含义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5. 表1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表1

              [     ]

              A. 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B. 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
              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
              ——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
              计划和市场,其实在邓小平那里早已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在哪一重大会议后?(2分)
              (2)你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