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8年“教育大革命”局限性有
              ①高校质量良莠不齐 ②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③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教育混乱 ④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 2.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期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


              A.五四运动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革时期
            • 3.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

              A.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 4. 2010年新年伊始,山东的教育改革风暴引起全国关注,齐涛厅长指出:山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回归”。历史上,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或做法仍值得今天借鉴的有
              ①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都得到发展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③取消高考,直接推荐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四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育(66%)。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十资本增长(33.40%)十科技和教育(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岳麓版必修Ⅲ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没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邓小平对教育的认识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