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 2.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20世纪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成立了联盟国家苏联
              C.力主实施新经济政策    D.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 3.
              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
              ①日用生活品短缺
              ②取消商品贸易
              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 4.
              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B.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
              C.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 5.
              亚蒙·哈默是美国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他曾经去了苏联,在苏联建立了铅笔生产厂,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这家工厂。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A.列宁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C.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
              D.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之处
            • 6.
              下表反映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
              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
              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 7.
              列宁说“在经济战线上,……我们就遇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使我们遭受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这一“严重失败”的原因是
              A.社会民主党人的叛卖B.实行不符合国情的政策
              C.国外敌对势力的干涉D.过早地进行了政策调整
            • 8.
              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B.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
              C.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 9.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 10.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