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 2.

              西汉宣帝五凤四年,“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下列史实与“常平仓”思想一致的是(  )

              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
              B.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
              C.苏联农业集体化
              D.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法》
            • 3.

              (12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  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4分)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4分)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2)中共在革命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指什么?(2分)但在实践遭挫折后,中共又进行了怎样探索?(2分)

              (3)结合材料二,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应走什么道路?(1分)这一道路是在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那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2分)

              (4)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表的?(1分)概括他在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2分)

               

            • 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2分)

               

            • 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承诺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同中国一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他说:“英国将继续在欧盟中坚持向中国贸易敞开怀抱的立场,不修建贸易壁垒。”英中两国在卡梅伦访华期间签订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的新商务合同。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并对这一政策作简要评价。(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主张贸易自由、经济开放?(4分)

               

            • 7.

              “新经济政策一实行,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我调节
              B.宏观调控和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
            • 8.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加强无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9.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D.实行粮食税制度
            • 10.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B.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所导致
              C.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所决定
              D.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