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联系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3)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 3. 【题文】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
              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了( )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 ②官吏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③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④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宋人邵伯温在《问臣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安,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你如何看待张之洞的评价?
              (2)材料二中邵伯温所说有两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这两处并说明你的理由。
              (3)自1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肯定王安石变法?
            • 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彦博又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安石曰:“法制且在,则财用宜足,中国宜强,今皆不然,未可谓法制且在也。”彦博曰:“务要人推行耳。”安石曰:“若务要人推行,则须搜举材者,而纠罴软(不振作)偷惰不奉法令之人,除去之,如是则人心岂能无不悦。”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0 
              材料二 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尧、舜)、三王(夏禹、尚汤、周文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备)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王安石《上仁示皇帝言时书》
              材料三 (司马光)曰:“……故夏遵禹训,商奉汤典,周守文武之法,汉修高祖之律,唐行太宗之制,子孙享有天禄,咸数百年。国家受天明命,太祖、太宗拨乱反正,混一区夏,规模宏远,子孙承之,百有余年,四海治安,……其法可谓善矣。先帝(宋神宗)以睿智之性,切于求治,而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彦博与王安石在“变法”与“人心”关系问题上的看法。
              (2)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
              A.王安石认为任用贤才是兴国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王安石认为任用贤才是兴国关键,但变法中用人不当
              C.王安石认为社会治安是兴国关键,变法中他加强保甲制度
              D.王安石认为社会治安是兴国关键,但他变法只重经济
              (3)据材料二、三,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的分歧焦点。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按人头收税)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实乃甚于加赋……”
              ——摘自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三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1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所面临的困境。(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2分)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五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             
              ——《宋史·食货上五》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臣(司马光)曾上言: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 材料三中司马光对这项措施持什么态度?其原因是什么?
              (2)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 )
              A.①对②错B.①错②对C.①②都对D.①②都错
              (3)对王安石的这一改革措施,你如何评价?
              (4)结合当前改革实际,你认为以“王安石变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选取哪
              些研究角度?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3)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B.对官僚地主妥协
              C.准备废除科举制度D.认为地方教育水平大有提高
              (4)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 9.
              【题文】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法令规定以常平、广惠各仓储存的钱谷为资本,夏秋之时按户等以不等的数额贷给农户,利息在二分到三分左右,在夏秋收成后随两税缴纳。
              材料二:欧阳修有一段评论:“夏粮钱于春中俵散,尤是青黄不接之时,尚有可说,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直是放债取利耳。”可谓一针见血。青苗法在执行中问题也不少,如法令规定不许强制,实际上大多强行抑配,王安石自己都说:“抑配诚恐有之。”利息法令规定百分之二十,实际执行中往往超过,司马光为陕西路以折变散青苗钱算过一笔账,农民得青苗钱“陈色白米一石,却将来纳新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1)根据材料二,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6分)
            • 10. 【题文】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