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遗撼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井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沙皇)想,诸位同我的愈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华莱士《俄国》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农奴获得的权利,为什么农民感到失望?
              (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角度论证列宁的观点。
            • 2.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
            • 3.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下列规定中改变他们这种境遇的是(  )
              A.设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C.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D.加强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 4. “每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下列说法能印证其观点的有(  )
              ①“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结局大为不同 
              ②俄国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③日本天皇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④康有为上书:“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副,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已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
              材料二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材料三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请回答: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不同的描述?你认为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扼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
            • 6. 亚历山大二世曾对朋友们谈到:“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相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的。”亚历山大二世所说的解决办法是(  )
              A.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将一部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C.让农奴彻底摆脱地主的控制
              D.实行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
            • 7. 改革年代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于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当时俄日两国改革进行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19世纪中后期,某国最高统治者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但他同时在国务会议上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该行动是
              [     ]

              A、法国颁布《民法典》
              B、德意志实现统一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 9.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脾】
              改革是社会发展变代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为了摆脱落后面貌而进行的鼎故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 “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 “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0年代后沙皇亚历山大是如何寻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的? 
              (3)孝文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都遇到了阻力,请间日本改革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4)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