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工业化的冲击下,日本明治天皇、埃及穆罕默德•阿里与土耳其凯末尔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创办新式军队,开始对外扩张
              B.废除政教合一体制
              C.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近代工业
              D.开始进行文字改革
            • 2.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2)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
              --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此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 3.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日本宪政文化刍议》
              (1)依据材料一,归纳日本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和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  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 5. 城市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最显著标志之一,城市化进程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大约有占日本总人口数三分之一的“流民”从农村进入城市。1920年,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为18%左右,到1940年已经上升到了将近35%.……1919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经过黄金一战的发展,日本的国内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社会呈现什么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
              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
              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与材料观点相一致的史实是日本(  )
              A.推翻幕府确立天皇的地位
              B.废藩置县建立了民主政治
              C.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道路
              D.尊王攘夷实现民族独立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一《学制》,《学制序文》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其主要内容有学校分大、中、小学3级;小学作为初级教育,一般人均须接受;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高中以外还有工业学校、商业学校、翻译学校、农业学校、大众学校(此外还有残疾人学校)……
              --摘编自《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1)依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民间教育的基本特点。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发展教育方面有哪些新的做法?
              (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你赞同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 10. 材料一 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材料二 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材料三 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指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以上材料节选自福泽谕吉《脱亚论》(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
              (2)有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