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894年到2010年前后的116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次“擦肩而过”,在许多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中日两国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实力经历了两次“换位”。如果以时间来界定这两次“换位”的话,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刚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立即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入中国,挑起甲午战争,在陆海两方面打败外强中千的老大清帝国,并逼迫清廷割地赔款,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第二次则是2010年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被中国这个百余年来的“弱邻”超越,日本社会在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但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特点等方面看,日本在可预期的将来难以再现强劲经济增长,即使不出现下一个“失去的二十年”,再次超越中国似也遥不可及。
              --摘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指出中日两次“换位”的领域及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次“换位”的背景。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  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
              材料二  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 4. “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与此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亚
              B.历山大二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 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巴黎。而40年后,俄国却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沙皇俄国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在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从结果上看对两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相同之处?
              材料二
              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
              (2)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
              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敕语》.从它颁布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了日本的教育基本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教育敕语》说: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辟世务,常尊国宪、时守国法,一日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 -----《神速泽谕吉第十卷》日本•岩波书店出版
              (1)据材料,“教育之渊源”具体指什么?据此概括日本颁布《教育敕语》的本质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 7. 有人说:“从政治文化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假如这场革命能象________那样,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的话,中国就不必承受此后长期内乱的痛苦”。假如这一观点成立的话,空格内应该填入最典型、确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维新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一《学制》,《学制序文》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其主要内容有学校分大、中、小学3级;小学作为初级教育,一般人均须接受;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高中以外还有工业学校、商业学校、翻译学校、农业学校、大众学校(此外还有残疾人学校)……
              --摘编自《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1)依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民间教育的基本特点。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发展教育方面有哪些新的做法?
              (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你赞同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 9. 材料一 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材料二 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材料三 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指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以上材料节选自福泽谕吉《脱亚论》(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
              (2)有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