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  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  (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上谕云:“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
              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摘编自(清)宋玉卿《戊壬录》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步骤。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有何不同?综合以上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 3.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谕”道:“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通民情,必须为倡办”。光绪颁布了“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的诏令。以下对该诏令的分析,正确理解的是(  )
              A.清朝实行君主专制,不可能下达这样的诏令
              B.该诏令说明晚清时期国民有一定的出版自由
              C.在该诏令影响下,出版了中国人自办的《申报》
              D.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有《中外纪闻》、《时务报》、《民报》等
            • 4.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与启蒙并存的政治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四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二、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述模型(注:该文以技术变革为模型,研究社会变革的影响)是以技术变革为例的一其核心的问题在于,技术变革如果带来政治权力的失去,由于政治权力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技术变革导致政治权力失去的同时也将导致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或者补偿很少,政治权力的掌权者就会拼命阻碍变革的发生。实际上,如果发生的是有利于生产力的政治制度变革,模型的推论也一样存在。而这些实际上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殊途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4期

              材料二 中国对自身的认识更不到位,只承认中国在技术上落后,而不认为自己的社会制度及其精神内核已经落伍腐朽,依然顽固不化,故步自封,认为中国的制度及伦理纲常是好的,优于外国。一些迂腐之人还常以己之落后讥笑西方之开化,从思想深处排斥西方文明,把洋务称为“夷务”即可见一斑。思想根子上的保守排外,认识上的无知、不到位,决定了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能提出、敢于提出“脱亚入欧”主张,全面西化,所以,中国变革的指导思想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l2月

              请回答:
              (1)俄国1861年改革获得了成功,请用相关事实支撑上述论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史实说明,中国1898年“百日维新”仍然停留在“中体西用”的思想层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三个改革都是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改革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法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清•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成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在不少论著中深刻反思变法的全过程,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世人的观点。他认为变法本身没有错,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将他们的变法主张贯彻下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康有为提出什么政治主张?光绪帝颁布的“百日维新”措施与其相比有何差别?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2)依据材料二,太后下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什么?你如何正确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 7. 中国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张基本形成是在(  )
              A.洋务运动后期
              B.百日维新期间
              C.同盟会成立时
              D.护国运动期间
            • 8.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6分)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①其方式是    
              ②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9.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0. 【题文】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A.君主立宪政体
              B.开明君主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