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 该现象主要说明(  )
              A.国人强烈的爱国思想
              B.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D.西方文明不适合中国
            • 2. 科学无国界之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单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材料三  明白的说,照我的意思,是要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人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只有踏实的莫定一种人生,才可以真吸收溶取了科学和德莫克拉西两精神下的种种学术、种种思潮而有个结果。否则我敢说新文化是没有结果的。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
              请回答:
              (1)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来矫正不平衡状态”的?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什么局限?为此,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
              (4)20 世纪20年代,科学在国内为广大知识青年所推崇。综合上述材料及时代背景,简要分析其原因。
            • 3.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相同
              B.革命任务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革命对象相同
            • 4.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其主张的相同之处。
              (2)指出材料二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与材料三主张的相似点。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两位先生”的含义,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 6. 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理想,先进的中国人做了许多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这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材料三  1954年以后我国宪法的修改历程
              方式结果
              全面修改
              (将原来宪法重新修改)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部分修改
              (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
              1988年修正案
              1993年修正案
              1999年修正案
              2004年修正案
              请回答: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的国民志愿。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做了什么努力?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制定的第几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自近代以来,我国宪政建设的历程有什么特点?
            • 7.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C.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8.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准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 10. 有学者认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都是促使中国文化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必须看到,它们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和动力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说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指的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深重的民族危机
              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
              D.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