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年表(部分)
              年份 年龄 大事记
              鲁襄公二十五年 二岁 齐(大夫)崔杼弑其君,立景公。
              鲁昭公二十五年 三十五岁 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季氏执鲁政。
              鲁定公四年 四十八岁 吴兵破郢(楚国都),楚昭王奔随。
              鲁哀公四年 六十一岁 孔子自陈迁蔡,楚侵蔡。
              --据何新《孔子年表》编制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守城门的人)曰:“奚自(从何处来)?”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    材料三  孔子曰:“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不困不成行。”
              --(汉)刘向《说苑》(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时代的政治现象。该政治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孔子针对以上政治现象而提出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述孔子的言行。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在本榜中的排名都比不上秦始皇。因为,无论是居鲁士、凯撒还是亚历山大大帝,他们建立的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了,而且即使在他们在位的时代,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小于秦始皇。而秦始皇创立的帝国(中华帝国),尽管历经变迁,却一直延续了两千余年之久。--钟澈《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以为,对秦始皇,除了要实事求是地说明他的功过以外,还应该特别认识到,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思想与我们所提倡和所要建设的“民主的文化”和民主政治,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艺谋君等大腕已经把秦始皇赞得可以了,秦始皇的头上已经戴上了“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之类的桂冠,所以,没必要再多赞了。--李乔《哭倒长城骂倒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与其他三位帝王功绩的相同之处。结合史实分析秦始皇排名高于他们的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应该对秦始皇“少赞”的理由是什么?并指出其评价的立足点。
            • 3. 材料一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材料三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 根据材料一的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在上述历史事件中康熙帝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肢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表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唐太宗的思想与孔子政治主张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阿官民比例1:2.05万,官员少而精,投入少,产出多。在机构协调方面,唐代为解决三省之间因为纷争而引起的事久不绝,特将门下省的议事机构政事堂作为协调三省的部门。政事堂制度建立后,皇帝的命令也必须经政事堂宰相们议决、通过、加印方能生效,皇帝不经政事堂而直接法令,是违制行为,下属机构有权不承认、不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因独断专政而作出错误决策。它的出现,既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又避免扯皮、冲突现象的发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1934年12月1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行政效率研究会正式成立,旨在增进中央及地方的行政效率,该会正式成立后,工作积极进行,范围逐渐扩大,引起各界的关注,舆论界对其多予肯定并寄以厚望。……行政效率研究会通过调查研究,就中央及地方行政组织及其运作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改善的途径与方法,供有关当局参考,如果国民党的领袖人物和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能够择善而从,当可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在国民党派系纷争、人治高于法治的情况下,即使从纯技术层面来进行行政改革仍不可避免触动某些利益群体而招致重重阻碍,敷衍塞责、徒托空言的现象比比皆是。行政效率与政制关系密切,而政制的改革必然牵涉党派与政争,尤为重要的是,在忽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一味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大概正是南京国民政房虽倡导行政效率运动仍不免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孙宏云《行政效率研究会与抗战前的行政效率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行政效率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3分)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1分)

               

               

            • 10.

               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下列有关文中所提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
              B.奠定了中国封建地方行政基本框架
              C.我国古代地方实行县制的开端
              D.彻底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局面
            0/40

            进入组卷